銅器

西漢-青銅錯金銀十八面骰三件組

此為古代飲酒行令的工具之一,銅骰通體採錯金銀工藝打造。完整收藏有大、中、小之別,為擁有十八面體的球形物,其中十六面錯出篆書或隸書「一」至「十六」,另兩面則錯有「酒來」和「驕」字,字體為篆、隸結合。其中一、二、七、十、「驕」、「酒來」六面嵌金地錯銀一週,另十二面則為嵌銀地錯金;並於各面空隙間以金絲錯出三角捲雲紋,中心鑲嵌綠松石或紅瑪瑙,造型極其精美。

骰子與“宮中行樂錢”同出,推測應是古代“行酒令”的玩物。行酒令,泛指酒席上的遊戲,有了行酒令的加入,讓喝酒更有氛圍。行酒令種類繁多,有投壺、接龍令、擊鼓傳花、飛花令…等。投壺,以盛酒的壺口作標的,在一定的距離間投矢,以投入多少計籌決勝負,負者賦詩或罰酒。接龍令,類似今日之成語接龍,接不上者喝酒。擊鼓傳花,由一人擊鼓,跟隨著鼓音,花在賓客間傳遞,音落花在手者,可即興做詩或表演小節目,或是罰酒。由此可知,古人行酒令之趣味所在,吟詩作賦不在話下,主要的目的不在輸贏,而在從中獲得遊戲的快樂。

文物尺寸: 1.2CM 、 4.5CM、2.2CM

西漢-青銅錯金銀十八面骰三件組 閱讀全文 »

戰國晚期-銅錯金銀豹食羊

以豹為主體,雙眼圓睜,兩耳直豎,正在緊咬著一隻柔弱的小羊頸部。小羊在豹口中無奈掙扎,無法脫身。豹身因抓羊而懸空,僅一後肢用力蹬地,前軀下踞,尾巴捲曲,整體展現力量,動感十足。豹的座身平衡借用羊腿支撐。構思巧妙而自然。整體器物表現出豹、羊的動態和身體結構,增進了器物的藝術效果,而小羊垂首蹬腿,無力掙扎,似從微張的口中發出了陣陣淒切悲鳴之聲,一個弱肉強食的場景就這樣活靈活現地被表現出來了。

戰國晚期-銅錯金銀豹食羊 閱讀全文 »

戰國晚期-銅錯金銀帶蓋犧尊

古代盛酒的禮器一共有六種:犧尊、象尊、箸尊、壺尊、大尊和山尊。而犧尊,即指動物造型的容器。因為用來盛酒,所以背上有開孔用來納酒,這個〈犧尊〉身體中空,背上有一個可活動的小圓蓋,打開蓋子,可以將酒從蓋口注入腹部的空間,向前傾倒時,酒就會從嘴部流出,設計充滿了巧思。

戰國晚期-銅錯金銀帶蓋犧尊 閱讀全文 »

西漢-青銅錯金銀人俑雙盞房燈

西漢,銅鑄。中國燈具的出現始見於戰國。當時的燈具結構已較為完善,造型也很優美,是不可多得的青銅藝術品。 這件人形銅燈,整體為一男子雙手各擎著一個帶有盤柄的燈盞。盤柄呈彎曲帶葉的竹節形狀,兩個燈盤相隔甚遠,透過盤柄向外延伸,與男子形成了一個倒三角,隱然間有泰山若崩的感覺。燈盞下面的子母榫口與盤柄插合,可依需求隨意拆卸。男子身著短衣,腰束寬頻,腳踏彎曲的盤龍形圓盤,形象威武,一副武士模樣。銅燈造型新穎、構造精巧,可能為宮廷中的器物。

西漢-青銅錯金銀人俑雙盞房燈 閱讀全文 »

戰國晚期-青銅錯金銀羽人騎獸

戰國晚期,銅鑄。此文物生動刻劃羽人乘龍飛升之意象,羽人形象大耳高鼻,短髮身披羽毛外衣,模樣生動飄逸。
羽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飛仙,傳說中羽人不食五穀雜糧,而是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遊四海,能通天。出沒於陰陽兩界,既關照生者,又慰藉死者,是長生久視的榜樣,更是引導眾生與亡魂飛昇仙界的使者。

戰國晚期-青銅錯金銀羽人騎獸 閱讀全文 »

戰國-錯銀朱雀大鼎

戰國時期,銅鑄。通高52公分。高壺頸,鼓腹,兩側設有鋪首雙環耳,圈足下三隻鳥支撐壺體。壺蓋頂立有一隻翅收兩側,昂首的飛鳥。蓋緣立有三鳥,均昂首翹尾,神態生動。蹲踞壺底的三對展翅欲飛的雛鳥,口微開,似鳴叫樣,栩栩如生。

戰國-錯銀朱雀大鼎 閱讀全文 »

西漢-青銅錯金銀瑞獸宮燈

錯銀銅牛燈由燈座、燈盞、煙管三部分組裝而成。燈座是一俯首站立、雙角上聳、四足矮而敦實、尾卷曲向上、雄渾壯碩的牛型瑞獸。牛腹中空,背負圓形燈盤,盤上燈罩其中的一片刻鏤空菱形斜方格形紋,具散熱、擋風和調光的作用。牛頭頸處有彎管,上接燈罩頂蓋,當燈火點燃時,所產生的煙塵通過煙管導入燈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從而確保室內空氣的清新,具備現代環保意識,匠心獨具令人驚嘆。

西漢-青銅錯金銀瑞獸宮燈 閱讀全文 »

戰國-銅錯金鑲石瑞獸銜蟬帶鉤

青銅質帶鉤,以錯金、錯銀和各色寶石構成器表紋飾,並於露出銅胎處生有明顯的綠色鏽蝕。器形線條優美,鉤首呈龍首形,鉤體主題十分特殊,獸張口出爪,並咬住一隻金蟬的尾端。龍首、獸首、蟬的眼部和體表皆鑲有寶石,流光溢彩,再由錯金、錯銀構成的裝飾則呈現獸體的斑紋,彰顯華麗之美。類此主題的青銅帶鉤相當罕見,僅可見以蟬為主題的帶鉤,然也並不多見,例如: 四川什邡西大市場工地出土過一件;台北歷史博物館內亦藏有一件。本件結合瑞獸與蟬的主題更是耐人尋味,可謂是獨一無二的遺存。

戰國-銅錯金鑲石瑞獸銜蟬帶鉤 閱讀全文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