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銅錯金鑲石瑞獸銜蟬帶鉤
戰國-銅錯金鑲石瑞獸銜蟬帶鉤
青銅質帶鉤,以錯金、錯銀和各色寶石構成器表紋飾,並於露出銅胎處生有明顯的綠色鏽蝕。器形線條優美,鉤首呈龍首形,鉤體主題十分特殊,獸張口出爪,並咬住一隻金蟬的尾端。龍首、獸首、蟬的眼部和體表皆鑲有寶石,流光溢彩,再由錯金、錯銀構成的裝飾則呈現獸體的斑紋,彰顯華麗之美。類此主題的青銅帶鉤相當罕見,僅可見以蟬為主題的帶鉤,然也並不多見,例如: 四川什邡西大市場工地出土過一件;台北歷史博物館內亦藏有一件。本件結合瑞獸與蟬的主題更是耐人尋味,可謂是獨一無二的遺存。
蟬在戰漢時期被視為吉祥之兆,有關蟬的藝術表現最常被運用於喪葬中,當時的觀念認為蟬的蛻變和人類死後幻化成仙有異曲同工處, 所以在墓葬中常發現玉蟬被置放於墓主口中或墊於身體下方,是包含了希望死者的靈魂一同隨蟬蛻而遠走高飛的想像。
那麼,瑞獸銜蟬的意義又可能為何?結合當時的認知和信仰,既然蟬可以代指靈魂的昇華,那麼以瑞獸抓捕蟬形的表現形式可能代表了一種克制甚至戰勝自然規律的期許,並且將這種象徵化作日常配飾以表現自身的願望。無論如何,這件帶鉤的背景和其獨特的主題都有待現代的研究者進一步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