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美術館

Xing Art Museum

秦漢-青銅雙翼羽人一對

秦漢-青銅雙翼羽人一對

商晚期 青銅獸面紋方尊

文物尺寸:每尊高約16.8公分,寬約11公分

此對青銅羽人雕像出土於秦漢時期,為極具特色的宗教與神話題材青銅人像,可能作為祭祀、祝禱或陪葬用神靈形象。羽人形象在戰國至漢代的藝術中屢見不鮮,象徵神靈、通天者或司職祭祀、溝通天地的異能者,此對作品為該類題材中具象化程度極高之代表。

兩件羽人均呈跪坐姿,面對相對,雙手作持物或祈禱姿,神情恬靜專注。頭戴角狀冠飾,耳部高聳,面部五官深刻立體。其最大特色為背部各鑄出一對長展雙翼,展現出人神合體的象徵構型。衣袍垂地,裙襬刻紋細緻,身軀與底座結合穩定。

羽人本體以整鑄技術成型,細節處多以陰線雕刻表現紋飾與衣褶。背翼外張,羽條層疊清晰,具高度裝飾性與象徵意義。表面自然氧化綠鏽與赭紅鏽交織,局部帶黑斑鏽痕,保留生坑出土狀態,並透出青銅老化後的質樸風貌,整體工藝水準成熟,神韻兼備。

羽人在秦漢壁畫與文物拓本中經常出現,造型特徵與「飛天」意象相近,人物融合羽翼形態,亦被視為古人對異界或外星生命想像的具象呈現,極富神秘色彩。

青銅羽人作為神話體系中具象化的神靈造像,象徵意涵多元。相較山東嘉祥武梁祠畫像石或甘肅武威出土羽人,神態亦由飛昇姿態轉向靜謐對坐,突顯內省與儀式氛圍。山東羽人多見於壁畫與畫像石中,姿勢奔騰、展翅高飛,表達與神靈交流、祈天得道之意;甘肅地區出土者如武威磨咀子漢墓羽人,常伴隨樂舞場景,動態張力鮮明。相比之下,此對羽人呈現寧靜端坐、雙尊相對的構圖,結合「翼」、「坐」、「祈禱」三大特徵,反映了中原文化中更重內在儀軌與精神凝視的審美觀。此類罕見的靜態對坐羽人,補足了漢代羽人形象在地域與功能上的多元性,具重要的研究價值。

此件靜態對坐羽人存世極少、雙尊成對、情境完整,且保存狀態良好,藝術表現力強,極具宗教、神話與歷史文化價值。相較常見的青銅人俑,此對羽人以神性造型與宗教氛圍脫穎而出,是秦漢時期青銅藝術中極具收藏與學術研究潛力的罕見珍品。

返回頂端